筆電的散熱向來相當重要,可以避免CPU經常溫度飆高,也可減少散熱風扇提高轉速並產生噪音的機會。

 

 

我的某台筆電的CPU溫度很容易上升,加上個人認為散熱設計並不好,所以用起來總是又熱又吵。多年前自從造訪過皇家俱樂部之後,就學會了幫它清理風扇。

 

 

這部筆電拆開鍵盤後就能看到與拆卸風扇,出風口很容易積聚灰塵:

 

 

之前挖出來厚厚一層灰,就知道空氣有多髒。

 

 

然而它的CPU還是很容易抓溫度,只要運算久一點,就很容易變熱,況且還是XP,效能選擇「汽車模式」,還不是「飛機模式」哩。

 

 

若是開啟原廠監控程式,溫度經常會在70幾度徘徊,用久一點或看Youtube,很容易就超過90度而發出警告,使用「飛機模式」會更快達到過熱警告。

 

 

不過最令我頭疼的是日前處理WPA2連線問題時,不斷地反覆重開機。

 

 

由於監控程式很耗資源,因此我通常不會常駐開啟。當天的情況是進入Windows之後,使用一段時間就立即無預警重開機。

 

 

而重開機之後便會先chkdsk的硬碟掃描,接下來進入Windows後,還會出現對話框說明問題已解決,並問你是否要協助微軟改進?

 

 

嘿嘿,你以為問題解決了嗎?沒有!過不久又無預警地重開機。

 

 

這個情況重複出現,真的快瘋了。

 

 

是中毒嗎?硬碟壞軌嗎?

 

 

拆下硬碟換到USB外接盒測試後,沒中毒、沒壞軌。

 

 

把硬碟裝回筆電操作一陣子後,又開始無預警重開機,真是鬼打牆。

 

 

突然間,腦中靈光乍現:過熱!重塗散熱膏!

 

 

一看晚上九點了,趕快騎機車去燦坤3C買了最便宜的散熱膏。

 

 

打開筆電底部外蓋,拆下散熱模組,此時可以看到CPU金屬凸出處及散熱模組的銅片上,都有原來灰色的散熱膏。

 

 

無論是清理散熱膏、還是塗抹散熱膏,網路都有細緻作業方式的文章可查。

 

 

不過我比較隨便,原來的散熱膏我用起子直接推一推。銅片刮痕?隨便啦!

 

 

雖說可用酒精棉或者有機溶劑來清除散熱膏,但我是先以起子推掉大部分,再以有機溶劑與棉花棒做最後的清理。

 

 

這樣比較快,當然也一定會留下刮痕,反正99%以上的時間又都看不到那銅片,美醜我就不在乎了,有效果比較重要。

 

 

但是CPU上方金屬凸出處就要稍微細心一點,慢慢推,慢慢擦,並小心碎屑不要掉入主機板內:

 

 

至於散熱膏,除了是用價格最便宜的,塗抹方式我一樣也不細緻。

 

 

儘管網路上有圖文、甚至影片介紹散熱膏的塗抹方法,但我只是直接在CPU凸點上擠出了大約兩顆米粒大小,再把散熱模組對準螺絲鎖點平放下壓,接著把螺絲鎖上。這些過程就沒法拍照了。

 

 

原來真的是CPU重塗散熱膏就解決,不再因過熱而重開機。以「汽車模式」待機甚至會低到48-50度,即使重度操作也很難接近90度的過熱警告值。

 

 

不過這顆CPU雖然僅1.6 GHz,運算時溫度落差之大,有點令我驚訝。我另一台可愛小白U5F的雙核心1.66 GHz筆電溫度很少上到70度耶!

 

 

總之,幾百年沒想到散熱膏了!原來CPU散熱不只是清理風扇的問題,讓我感到有點意外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涵胖雲 的頭像
    涵胖雲

    我是涵胖雲…

    涵胖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