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F-360FGZ是PENTAX的外接式機頂閃光燈,本篇為個人操作心得。



先前作為校務紀錄的人像拍攝,多屬開放空間的閃光燈直打模式,對於AF360而言並不困擾,只要使用P-TTL模式,即可應付大多數拍攝情況。


上週五同學聚餐時的閃燈使用是近來最失敗的一次,雖說個人多以拍攝旅遊時的風景、建築為主,然仍有人像拍攝機會,因此需要仔細檢視閃燈操作方式。


 


一、搭配PENTAX自家DSLR



上週聚餐時的閃燈使用缺失如下:


首先,赴宴前由於心情輕鬆,忘記最基本的檢查:電池電量,導致當晚多次拍攝應閃而未閃,應是回電極慢之故,且當下未及時發現,真是最低級的錯誤。


其次,機身自動ISO範圍過大,即便閃燈有亮,機身卻經常以最高ISO拍攝。料想應該是為了讓閃燈節省電力,讓回電速度快一點。


我的相機比較舊,加上是CCD感光元件,高ISO表現原本就不佳,相片雜訊較多,即使已使用機身雜點去除功能,仍難掩高ISO的缺點。


再者,跳燈與廣角擴散片、反光板的隨興使用,亦造成閃燈效果不佳。


對於夜間室內用餐,通常餐廳燈光昏暗的情況下,外閃對拍攝有很大幫助。惟須注意操作方式:


第一,電池電量必須充足,不可輕忽。


第二,由於機身感光度設為AUTO時,在P-TTL閃燈模式下,機身ISO並不會固定,仍會以設定範圍最高值拍攝。


改善畫質的方式為降低ISO的範圍,或強制機身固定ISO值為400,甚至100,閃燈會自行調節強度,如此便能拍到畫質較佳且光線充足的相片。


第三,在P-TTL模式下,即使打跳燈(反射閃燈,Bounce Flash),閃燈依然會跟著相機鏡頭而自動變焦。不過如果是抽出擴散片,閃燈會自動退至廣角端。欲使用反射板、擴散片時二者須同時抽出,但可各別推回。


當晚使用跳燈時,擴散片跟反光板偶爾會處於拉出的狀態,此舉使得鏡頭焦段與閃燈焦段無法同步,或是光線被反光板向下反射。依據說明書,反射板應在90度跳燈時使用,並靠近主體,以補眼神光。


 


二、搭配他廠DSLR


PENTAX的閃燈熱靴座尺寸與Nikon、Canon相同,惟接點並不相同,接上之後若能擊發,依然可做為單點自動閃燈之用。


當晚搭配同學的Nikon D5000相機拍攝,若非過曝,就是欠曝,應是未正確設定和操作之故。



由於D5000跟AF360品牌不同,資訊無法連動,預想設定方式如下:


第一,應先將AF360設為A模式(自動閃燈),並設定閃燈的ISO值與光圈值,接下來將相機設定為M模式,ISO、光圈與閃燈設定值相同,並將之固定,機身是否能設光圈先決模式則得試試(我的機身可用光圈先決模式,快門速度會隨閃燈變換)。 參照機械式底片機的設定,ISO 100,光圈5.6,快門1/60。


第二,在A模式時,閃燈焦距並不會與鏡頭連動(即使是裝我的相機亦同),必須設定閃燈焦距。換句話說,鏡頭變焦後,閃燈也要記得手動變焦。


以往使用定焦鏡無此問題,在使用變焦鏡時,須注意目前使用的鏡頭焦距,並換算成35mm相機的焦距,PENTAX和Nikon乘1.5、Canon乘1.6,再按下閃燈的ZOOM變換至35mm最接近的焦距使用(即使接上我的相機,閃燈亦不會顯示成APS-C的焦距)。


第三,閃燈液晶螢幕的下方會顯示目前可照射的距離範圍,拍攝前可以先參考推估,以免拍攝主體太近過曝,或太遠而欠曝,並視拍攝情況調整光圈。


若是在A模式打跳燈,可能會較欠曝,必須視情況增加閃燈亮度,作法為閃燈調為較小光圈或降ISO,機身設定值則不變動。


 



三、結語


AF360搭配PENTAX自家數位機身時採用P-TTL全自動閃燈模式,可以應付多數狀況,跳燈時須注意擴散片、反射片的狀態,非必要不使用此二者。一般而言直接跳燈,並注意亮度,控制加、減EV即可。


PENTAX舊型DSLR的CCD感光元件的高ISO表現不佳,在閃燈回電速度(省電)與相片畫質間若要取得平衡點,機身可設定為ISO 400。


本篇為個人拍攝型態的操作心得,不一定適用其他人的操作情境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涵胖雲 的頭像
    涵胖雲

    我是涵胖雲…

    涵胖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