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台北車展落幕已二個多月,想想還是循例補寫參觀後記。
參觀心得拖延至今的原因,實在是因為工作上承擔了太多,導致不斷加班而無法靜心寫作。
但重要的還是得寫在前頭,本屆車展有了重大改變:第一是這項由公會主辦、兩年一度的車展,原稱「台北車展」,這屆改稱「世界新車大展」;第二是展場由原來的世貿一館,另加開南港展覽館,成為二個展場。
不過我這次還是摻一摻混在一起聊,先對看倌們說聲抱歉了!
仍舊先來說說福特(Ford)跟納智捷(Luxgen)這二個網路上討論度相當高的品牌。
除了野馬(Mustang)跑車,福特最引人注目的就屬Mondeo Hybrid,這兩輛車要排隊才能上車體驗,姑且不論野馬跑車的銷量本來就不高,然而房車Mondeo除了Hybrid較晚來台,上市也有一段時間,無論媒體或網友評價都很高,但是過了兩年銷售量依舊差強人意。
福特場地在賓士旁邊,若是人氣及吸精度被KO也就罷了,但近來銷售量被雙B超車,才應該是福特六和高層該深思的問題。
這屆車展雙B顯得親民,開放大多數展示車讓消費者體驗,即便很多人覺得買不起,但到展示場玩一玩、摸一摸,仍有正面的加分效果,這得拜兩強銷售戰火持續延燒之賜。(難道福特遭此池魚之殃?)
Luxgen的安全性評價不錯,現場參觀者不少,但又過了兩年,Luxgen與福特依舊面臨到類似的困境,可是國產車廠根本就不該有銷路差的餘地,不然改進口算了!
個人認為對於Luxgen這種台灣自主品牌而言,銷售量更是重要,總不能在主場面子跟裡子都輸啊!
但在福祉車的開發方面,我仍要給予Luxgen肯定。
過去在福祉車,也就是身心障礙這塊,基本上只有和泰引進豐田(Toyota)一些車款,以及福斯(VW)投入市場。Luxgen這次展出了一輛M7改裝的V7福祉車,雖尚未量產,但我由衷希望對於年邁或身障者的移動需求,有更多車商願意提供多元的選擇。
兩年前觀察到大陸品牌消失在台灣轎車市場,現在大概就剩商用車還有品牌在努力,而歐洲品牌則有雪鐵龍(Citroën)重新踏上台灣土地,接受市場考驗。
兩年後,雪鐵龍還在奮戰,而當年被我列入觀察對象的Škoda已逐漸站穩腳步,從這次的現場詢問度看來,只要價格與產品讓人接受,市場就能耕耘下去。
不只歐系車Škoda,日系車廠中規模較小的馬自達(Mazda)也因為安全性與價格讓消費者接受,銷量日漸提升。
看到了兩家車廠人氣與車輛顏色都是紅通通,我還是要來碎碎念一下,色彩繽紛的汽車向來是歐洲街頭特色之一,身為歐洲最大車廠,福斯(VW)可不可以別整區充滿了白色車?
話說2014我好像就吐槽過了這情形...這難道也是歐洲車日本化的現象之一嗎?
越來越多車商發覺到周邊產品的商機,玩具車、服飾等精品,已成為展場另類銷售主力。
不過,這輛保時捷(Porsche)玩具車似乎有點眼熟.....
回家看了2014台北車展的相片,確定保時捷展出過同樣的商品。
經典玩具商品與兩年前相同沒關係,倒是BMW有項介紹碳纖維展品與上屆相同,讓我有點不知該說些什麼好。畢竟這是車展,不是博物館啊!! XD
雖然有點無言,各位看倌也就應該相信在下是去看車展,而不是去看show girl了吧?
雖然車展是以展示、銷售為主,但我希望車廠也能夠藉此機會展現其技術實力,要不然我去展示間看車就好了啊!
最後,照慣例我得再度強調:我是真的去看車,但既然每屆都聊show girl,那就一樣聊聊車模吧!
之前連續三屆車展我都有拍到以琳,可惜這屆沒看到她。
倒是經過Toyota時,很幸運地拍到了張景嵐,她是我少數認得的模特兒。
展場大部分的show girl打扮比較艷麗,或穿著比較火辣一點,但在BMW展場見到一位羞澀的show girl,我覺得她滿有氣質的~
這屆車展我並沒有帶單眼,就讓專業的老劉提供一張照片給看倌們吧!
也不是每個show girl都只需站在車旁或櫃檯,這回居然看到踩高蹺的show girls,還真辛苦啊!
這屆車展人潮並不多,甚至學弟阿雷還說比書展少......
以法拉利(Ferrari)為例,這家義大利超跑向來是展場最受歡迎的品牌,不過本屆紅鬃烈馬除了一樣不讓人接近外,已經沒有圍觀人潮了。
上屆車展感覺很擁擠混亂,但本屆或許是我去的時間因素,加上分成二個展場,所以覺得人潮並不洶湧,另一方面就怕是經濟走軟,削弱了換車需求。
儘管這次人潮較少,但我覺得這樣逛起來的感覺很舒服,期待下次台北世界新車大展再相會囉!
參考:2014台北車展參觀後記